安全光栅的干扰核心来自电磁、环境、安装接线、电源四大类因素,这些干扰会导致信号传输异常,引发闪烁、误报警或失效,需针对性规避。
一、最核心:电磁干扰
这是工业场景中最常见的干扰类型。
设备干扰,周围的变频器、伺服电机、电焊机、接触器等设备,工作时会产生强电磁辐射,直接干扰光栅的红外信号传输。
线缆干扰,光栅的接线线缆与动力线(如电机线)并行敷设,或线缆屏蔽层破损、未接地,会引入电磁耦合干扰。
高频信号干扰,附近有射频设备、雷达或无线通信设备,其高频信号会穿透光栅外壳,影响内部电路工作。
二、易忽视:环境干扰
现场环境的物理因素会间接阻断或干扰光束。
光学干扰,镜片附着粉尘、油污、水汽,或被烟雾、雾气遮挡,导致光束衰减;强光直射(如阳光、激光)会淹没红外信号。
温湿度影响,环境温度超出光栅额定范围(通常 - 10℃~55℃),或湿度过高导致冷凝水,会损坏内部元件并干扰信号。
振动冲击,设备运行产生的高频振动,会导致光栅移位、镜片松动,破坏光束对准状态。
三、人为相关:安装与接线干扰
安装或接线不当会直接引发信号异常。
线缆问题,接线线缆过长(超出说明书规定长度)、接头松动或氧化,导致信号传输损耗;信号线与电源线混接,引入电源干扰。
安装偏差,发射器与接收器未精准对准,或安装间距超出额定检测距离,导致光束传输不稳定。
参数冲突,若搭配控制器、PLC 使用,两者信号协议、响应时间不匹配,会造成信号交互干扰。
四、基础保障:电源干扰
供电不稳定是信号干扰的重要诱因。
电压波动,供电电压超出光栅额定范围(一般 DC 10-30V),或出现电压跌落、浪涌,导致内部电路工作异常。
电源纹波,劣质电源适配器产生的高纹波电压,会通过电源线引入光栅,干扰信号处理模块。
接地不良,光栅未单独接地、接地电阻过大,或与其他设备共用接地端,导致干扰信号通过地线传导。